有效的沟通来自真诚一致
沟通,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两人咨询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会让两个人之间产生冲突与摩擦的,通常都是跟彼此的沟通方式脱离不了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曾说过,沟而不通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两人之间所谓的“我想跟你谈谈”,目的不在真正的沟通,而在表达各自的情绪。
所谓的沟通,就是希望将心里面的想法,透过说出来或是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期望对方可以理解我们的意思。而会造成两人彼此之间误会或冲突的,往往来自于词不达意,或是认为对方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更糟的是「我就算不说,她也应该要知道」。
在家庭治疗或是夫妻治疗中,尤其注重两个人或是一个家庭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企图从双方的沟通方式中去整合出问题的症结点。人本取向的家族治疗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倾向于不以病理的方式看待个人或家庭问题,她认为沟通之所以会有问题,来自于家庭成员彼此间不一致沟通姿态所造成。
所谓的「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源自于我们从小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亲的互动模式,是我们在家庭中所学习到的最原始的生存模式。求生存是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本能,包括人类也不例外,当我们在家中感觉到「生存」受到威胁时,自然而然的会有我们的即时反应,以因应当时的危机状况,例如当妈妈心情不好时,小孩学到当天如果特别的听话乖巧,妈妈就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碎念考试成绩差,这就是一种讨好的生存的方式。
但是这个小孩如果讨好的方式用久了不知变通,一直到长大后都还是习惯用讨好的方式跟人互动,不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用一种迂回的方式试图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思,反而会形成另一个问题。最常见的是在之后的人际关系中因为过于讨好而让自己变成好好先生、好好小姐,无形之中为自己背负了很多的心理包袱与压力,甚至为她人承担了许多的责任。这种讨好姿态若是出现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可以看见某一方过于负责任,为对方做的太多,而另一方则是付出过少、没有责任感,刚开始看起来像是绝配,彼此也因此而互相吸引,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会失去了平衡,婚姻关系也就容易出现状况,这是因为僵化的互动模式失去了应有的弹性所延伸出来的问题。
健康的沟通方式应该是表里一致型的沟通,如果我们可以依据自己所知觉到自身目前的状况,在透过观察她人的状况之后,顾虑整个情境时空的因素,将「自我」、「她人」、「情境」作一个整体全面性的评估。若是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感受直接而确实表达出来,以适当的方式满足了自己内在的需求渴望,在评估她人与情境下还能够重视个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展现。
当一个人能感受到自己是真正有价值时,也就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意义与出口。